第三章优化,未完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dqzg12300 2023-05-09 22:39:35 +08:00
parent a73a4ec35a
commit 6a31624c56

View File

@ -1,62 +1,58 @@
# 第三章 认识系统组件
在上一章的学习中,成功编译了`Android12`以及对应的内核,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刷入手机。接下来需要先对Android源码的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结构有一定了解能有助于更快的定位和分析源码同时能让开发人员更好的理解Android系统。在修改系统时有些简单的功能例如`native`中的文件读写,`java`类型的转换`c++`类型等)并不需要我们重新实现,因为这些需求大多数在`Android`系统源码中都有类似的实现,熟练掌握`Android`系统源码,了解系统中常用的那些功能性函数,可以大大的提高定制系统的效率。在源码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系统源码时,碰到问题,要学会跳过,很多时候是需要经历过一遍遍学习和实践后,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
在上一章的学习中,成功编译了`Android12`以及对应的内核,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刷入手机。接下来需要先对`Android`源码的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了解结构能有助于更快的定位和分析源码,同时能让开发人员更好的理解`Android`系统。在修改系统时,有些简单的功能(例如`native`中的文件读写,`java`类型的转换`c++`类型等)并不需要我们重新实现,因为这些需求大多数在`Android`系统源码中都有类似的实现,熟练掌握`Android`系统源码,了解系统中常用的那些功能性函数,可以大大的提高定制系统的效率。在源码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系统源码时,碰到问题,要学会跳过,很多时候是需要经历过一遍遍学习和实践后,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
## 3.1 源码结构介绍
`Android`源码结构分为四个主要的模块:`frameworks、packages、hardware、system``frameworks`模块是`Android`系统的核心,包含了`Android`系统的核心类库、`Java`框架和服务,它是`Android`开发的基础。`packages`模块包括了`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主要是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例如通讯录、日历和相机。`hardware`模块提供了对硬件设备的支持,例如触摸屏、摄像头等。最后,`system`模块包含了`Linux`内核和`Android`底层服务,它负责管理资源和处理系统事件。除了这些主要模块,`Android`源码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文件夹,例如`build、external、prebuilts``tools`等,他们提供了编译系统所需的资源和工具。接下来,看看根目录的基本结构
首先看看`Android`源码根目录下,各个目录的简单介绍
1. `art`:该目录`Android 5.0`中新增加的,主要是实现`Android RunTimeART`的目录,它作为`Android 4.4`中的`Dalvik`虚拟机的替代,主要处理`Java`字节码。
2. `bionic`这是`Android``C`库,包含了很多标准的`C`库函数和头文件,还有一些`Android`特有的函数和头文件。
1. `art`:该目录`Android 5.0`中新增加的,主要是实现`Android RunTimeART`的目录,它作为`Android 4.4`中的`Dalvik`虚拟机的替代,主要处理`Java`字节码执行
2. `bionic``Android``C`库,包含了很多标准的`C`库函数和头文件,还有一些`Android`特有的函数和头文件。
3. `build`:该目录包含了编译`Android`源代码所需要的脚本,包括`makefile`文件和一些构建工具。
4. `compatibility`该目录收集了`Android`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套件`CTS`和兼容性实现`Compatibility Implementation`
5. `cts`该目录包含了Android设备兼容性测试套件`CTS`,主要用来测试设备是否符合`Android`标准。
6. `dalvik`该目录包含了`Dalvik`虚拟机,它是`Android 2.3`版本之前的主要虚拟机,它主要处理`Java`字节码。
7. `developers`该目录包含了`Android`开发者文档和样例代码。
8. `development`该目录包含了一些调试工具,如`systrace、monkey、ddms`等。
9. `device`该目录包含了特定的`Android`设备的驱动程序。
10. `external`该目录包含了一些第三方库,如`WebKit、OpenGL`等。
11. `frameworks`该目录提供了`Android`应用程序调用底层服务的`API`
12. `hardware`该目录包含了`Android`设备硬件相关的驱动代码,如摄像头驱动、蓝牙驱动等。
13. `kernel`该目录包含了`Android`系统内核的源代码,它是`Android`系统的核心部分。
14. `libcore`该目录包含了`Android`底层库,它提供了一些基本的`API`,如文件系统操作、网络操作等。
15. `packages`该目录包含了`Android`框架、应用程序和其他模块的源代码。 包含了`Android`系统中的所有应用程序,例如短信、电话、浏览器、相机等
16. `pdk`该目录是一个`Android`平台开发套件,它包含了一些工具和`API`以便开发者快速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
17. `platform_testing`该目录包含了一些测试工具,用于测试`Android`平台的稳定性和性能。
18. `prebuilts`该目录包含了一些预先编译的文件,如编译工具、驱动程序等。
19. `sdk`该目录是`Android SDK`的源代码,它包含了`Android SDK``API`文档、代码示例、工具等。
20. `system`该目录包含了`Android`系统的核心部分,如系统服务、应用程序、内存管理机制、文件系统、网络协议等。
21. `test`该目录包含了一些测试代码,用于测试`Android`系统的各个组件。
22. `toolchain`该目录包含了一些编译器和工具链,如`GCC、Clang`等,用于编译`Android`源代码。
23. `tools`该目录包含了一些开发工具,如`Android SDK`工具、`Android Studio、Eclipse`等。
24. `vendor`该目录包含了一些硬件厂商提供的驱动程序,如摄像头驱动、蓝牙驱动等。
4. `compatibility``Android`设备的兼容性测试套件`CTS`和兼容性实现`Compatibility Implementation`
5. `cts``Android`设备兼容性测试套件`CTS`,主要用来测试设备是否符合`Android`标准。
6. `dalvik``Dalvik`虚拟机,它是`Android 2.3`版本之前的主要虚拟机,它主要处理`Java`字节码执行
7. `developers``Android`开发者文档和样例代码。
8. `development`:调试工具,如`systrace、monkey、ddms`等。
9. `device`:特定的`Android`设备的驱动程序。
10. `external`:第三方库,如`WebKit、OpenGL`等。
11. `frameworks``Android`应用程序调用底层服务的`API`
12. `hardware``Android`设备硬件相关的驱动代码,如摄像头驱动、蓝牙驱动等。
13. `kernel``Android`系统内核的源代码,它是`Android`系统的核心部分。
14. `libcore``Android`底层库,它提供了一些基本的`API`,如文件系统操作、网络操作等。
15. `packages``Android`系统中的系统应用程序的源码,例如短信、电话、浏览器、相机等
16. `pdk``Android`平台开发套件,它包含了一些工具和`API`以便开发者快速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
17. `platform_testing`:测试工具,用于测试`Android`平台的稳定性和性能。
18. `prebuilts`:预先编译的文件,如编译工具、驱动程序等。
19. `sdk``Android SDK`的源代码,`Android SDK``API`文档、代码示例、工具等。
20. `system``Android`系统的核心部分,如系统服务、应用程序、内存管理机制、文件系统、网络协议等。
21. `test`:测试代码,用于测试`Android`系统的各个组件。
22. `toolchain`:编译器和工具链,如`GCC、Clang`等,用于编译`Android`源代码。
23. `tools`:开发工具,如`Android SDK`工具、`Android Studio、Eclipse`等。
24. `vendor`:硬件厂商提供的驱动程序,如摄像头驱动、蓝牙驱动等。
并不需要全部记下,只要大致的有个印象,当你常常为了实现某个功能,查阅翻读源码时,就会不断加深你对这些目录划分的了解,回顾一下第二章中,在编译源码的过程中下载了两个驱动相关的文件。回顾下图。
![image-20230219161123065](.\images\image-20230219161123065.png)
下载两个驱动文件后将文件放到源码根目录中解压并且执行相应的sh脚本进行导出到了这里了解到vendor中是硬件厂商提供的摄像头蓝牙之类的驱动程序。可以观察到脚本执行后实际就是将驱动文件放到了对应目录中。对根目录结构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就可以开始翻阅源码了这个步骤可通过前面搭建好的开发环境或者是使用在线的源码查看网站http://aospxref.com/。
在上述目录中,并不需要全部记下,只需要记住几个重点即可。在实践时,为了实现功能,查阅翻读源码时,就会不断加深你对这些目录划分的了解。
## 3.2 Android启动流程
Android启动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Bootloader阶段、Kernel阶段、Init进程阶段和System Server启动阶段先,先简单介绍下这几个阶段的启动流程。
`Android`启动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Bootloader`阶段、`Kernel`阶段、`Init`进程阶段和`System Server`启动阶段,首先简单介绍下这几个阶段的启动流程。
1. Bootloader阶段 当手机或平板电脑开机时首先会执行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它会在手机的ROM中寻找启动内核Kernel的镜像文件并将其加载进RAM中。在这个阶段中Android系统并没有完全启动只是建立了基本的硬件和内核环境。
2. Kernel阶段 Kernel阶段是Android启动流程的第二阶段它主要负责初始化硬件设备、加载驱动程序、设置内存管理等。此外Kernel还会加载initramfs它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包含了init程序和一些设备文件。
3. Init进程阶段 Kernel会启动init进程它是Android系统中的第一个用户空间进程。Init进程的主要任务是读取init.rc文件并根据该文件中的配置信息启动和配置Android系统的各个组件。在这个阶段中系统会依次启动各个服务和进程包括启动Zygote进程和创建System Server进程。
4. System Server启动阶段 System Server是Android系统的核心服务进程它会启动所有的系统服务。其中包括Activity Manager、Package Manager、Window Manager、Location Manager、Telephony Manager、Wi-Fi Service、Bluetooth Service等。System Server启动后Android系统就完全启动了用户可以进入桌面开始使用各种应用程序。
1. `Bootloader`阶段: 当手机或平板电脑开机时,首先会执行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它会在手机的`ROM`中寻找启动内核(`Kernel`)的镜像文件,并将其加载进`RAM`中。在这个阶段中,`Android`系统并没有完全启动,只是建立了基本的硬件和内核环境。
2. `Kernel`阶段: `Kernel`阶段是`Android`启动流程的第二阶段,它主要负责初始化硬件设备、加载驱动程序、设置内存管理等。此外,`Kernel`还会加载`initramfs`,它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包含了`init`程序和一些设备文件。
3. `Init`进程阶段: `Kernel`会启动`init`进程,它是`Android`系统中的第一个用户空间进程。`Init`进程的主要任务是读取`init.rc`文件,并根据该文件中的配置信息启动和配置`Android`系统的各个组件。在这个阶段中,系统会依次启动各个服务和进程,包括启动`Zygote`进程和创建`System Server`进程。
4. `System Server`启动阶段: `System Server``Android`系统的核心服务进程,它会启动所有的系统服务。其中包括`Activity Manager、Package Manager、Window Manager、Location Manager、Telephony Manager、Wi-Fi Service、Bluetooth Service`等。`System Server`启动后,`Android`系统就完全启动了,用户可以进入桌面,开始使用各种应用程序。
在开始启动流程代码追踪前,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试图了解所有细节过程分析代码时要抓住需求重点然后围绕着需求点来进行深入分析。尽管Android源码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选择一个方向来熟悉代码这样就能快速的达成目标避免深陷代码泥沼。
在开始启动流程代码追踪前,最重要的是不要试图了解所有细节过程,分析代码时要抓住需求重点,然后围绕着需求点来进行深入分析。尽管`Android`源码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选择一个方向来熟悉代码,这样就能快速的达成目标,避免深陷代码泥沼。
## 3.3 内核启动
Bootloader其实就是一段程序这个程序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引导系统启动也称之为引导程序而这个引导程序是存放在一个只读的寄存器中从物理地址0开始的一段空间分配给了这个只读存储器来存放引导程序。
`Bootloader`其实就是一段程序这个程序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引导系统启动也称之为引导程序而这个引导程序是存放在一个只读的寄存器中从物理地址0开始的一段空间分配给了这个只读存储器来存放引导程序。
Bootloader会初始化硬件设备并准备内存空间映射为启动内核准备环境。然后寻找内核的镜像文件验证boot分区和recovery分区的完整性然后将其加载到内存中最后开始执行内核。可以通过命令`adb reboot bootloader`直接重启进入引导程序。
`Bootloader`会初始化硬件设备并准备内存空间映射,为启动内核准备环境。然后寻找内核的镜像文件,验证`boot`分区和`recovery`分区的完整性,然后将其加载到内存中,最后开始执行内核。可以通过命令`adb reboot bootloader`直接重启进入引导程序。
Bootloader 将件初始化完成后,会在特定的物理地址处查找 EFI 引导头efi_head。如果查找到 EFI 引导头bootloader 就会加载 EFI 引导头指定的 EFI 引导程序,然后开始执行 EFI 引导程序,以进行后续的 EFI 引导流程。而这个efi_head就是linux内核最早的入口了。
`Bootloader`初始化完成后,会在特定的物理地址处查找`EFI`引导头(`efi_head`)。如果查找到`EFI`引导头,`bootloader`就会加载`EFI`引导头指定的`EFI`引导程序,然后开始执行`EFI`引导程序,以进行后续的`EFI`引导流程。而这个`efi_head`就是`linux`内核最早的入口了。
这里注意,现在并需要完全看懂内核中的汇编部分代码,主要是为了解执行的流程,所以并不需要你有汇编的功底,只需要能看懂简单的几个指令即可,接下来,打开编译内核源码时的目录,找到文件`~/android_src/android-kernel/private/msm-google/arch/arm64/kernel/head.S`查看汇编代码如下。
这里注意,现在并需要完全看懂内核中的汇编部分代码,主要是为了解执行的流程,所以并不需要你有汇编的功底,只需要能看懂简单的几个指令即可,接下来,打开编译内核源码时的目录,找到文件`android-kernel/private/msm-google/arch/arm64/kernel/head.S`查看汇编代码如下。
```assembly
__HEAD
@ -75,7 +71,7 @@ _head:
b stext // branch to kernel start, magic
```
在arm指令集中指令b表示跳转所以继续找到stext的定义部分
`arm`指令集中,指令`b`表示跳转,所以,继续找到`stext`的定义。
```assembly
/*
@ -89,7 +85,7 @@ _head:
* x19/x20 __primary_switch() callee preserved temp registers
*/
ENTRY(stext)
bl preserve_boot_args //把引导程序传的4个参数保存在全局数组boot_args
bl preserve_boot_args // 把引导程序传的4个参数保存在全局数组boot_args
bl el2_setup // Drop to EL1, w0=cpu_boot_mode
adrp x23, __PHYS_OFFSET
and x23, x23, MIN_KIMG_ALIGN - 1 // KASLR offset, defaults to 0
@ -106,7 +102,7 @@ ENTRY(stext)
ENDPROC(stext)
```
能看到最后一行是跳转到__primary_switch接下来继续看它的实现代码
能看到最后一行是跳转到`__primary_switch`,接下来继续看它的实现代码
```assembly
__primary_switch:
@ -151,7 +147,7 @@ __primary_switch:
ENDPROC(__primary_switch)
```
接着,继续跟踪`__primary_switched`函数然后就能看到一个重点函数start_kernel了。
继续跟踪`__primary_switched`函数,就能看到调用重点函数`start_kernel`了。
```assembly
__primary_switched:
@ -203,7 +199,7 @@ __primary_switched:
ENDPROC(__primary_switched)
```
上面能看到最后一个指令就是start_kernel了这个函数是内核的入口函数同时也是c语言部分的入口函数。接下来查看文件`~/android_src/android-kernel/private/msm-google/init/main.c`可以看到其中大量的init初始化各种子系统的函数调用。
上面能看到最后一个指令就是调用`start_kernel`了,这个函数是内核的入口函数,同时也是`c`语言部分的入口函数。接下来,查看文件`android-kernel/private/msm-google/init/main.c`,可以看到其中大量的`init`初始化各种子系统的函数调用。
```c
asmlinkage __visible void __init start_kernel(void)
@ -218,7 +214,7 @@ asmlinkage __visible void __init start_kernel(void)
}
```
继续追踪关键的函数rest_init就是在这里开启的内核初始化线程以及创建内核线程。
继续追踪关键的函数`rest_init`,在这里开启的内核初始化线程以及创建内核线程。
```c
static noinline void __ref rest_init(void)
@ -231,44 +227,13 @@ static noinline void __ref rest_init(void)
}
```
接着看看kernel_init线程执行的内容
继续看看`kernel_init`内核初始化线程的实现
```c
static int __ref kernel_init(void *unused)
{
int ret;
kernel_init_freeable();
/* need to finish all async __init code before freeing the memory */
async_synchronize_full();
free_initmem();
mark_readonly();
system_state = SYSTEM_RUNNING;
numa_default_policy();
rcu_end_inkernel_boot();
if (ramdisk_execute_command) {
ret = run_init_process(ramdisk_execute_command);
if (!ret)
return 0;
pr_err("Failed to execute %s (error %d)\n",
ramdisk_execute_command, ret);
}
/*
* We try each of these until one succeeds.
*
* The Bourne shell can be used instead of init if we are
* trying to recover a really broken machine.
*/
if (execute_command) {
ret = run_init_process(execute_command);
if (!ret)
return 0;
panic("Requested init %s failed (error %d).",
execute_command, ret);
}
...
if (!try_to_run_init_process("/sbin/init") ||
!try_to_run_init_process("/etc/init") ||
!try_to_run_init_process("/bin/init") ||
@ -280,7 +245,7 @@ static int __ref kernel_init(void *unused)
}
```
在这里看到了原来init进程是用try_to_run_init_process启动的运行失败的情况下会依次执行上面的4个进程。继续看看这个函数是如何启动进程的。
在这里,看到了原来`init`进程是用`try_to_run_init_process`启动的运行失败的情况下会依次执行上面的4个进程。继续看看这个函数是如何启动进程的。
```c
static int try_to_run_init_process(const char *init_filename)
@ -298,7 +263,7 @@ static int try_to_run_init_process(const char *init_filename)
}
```
这里简单包装调用的run_init_process继续看下面的代码
这里简单包装调用的`run_init_process`,继续看下面的代码
```c
static int run_init_process(const char *init_filename)
@ -310,27 +275,27 @@ static int run_init_process(const char *init_filename)
}
```
这里能看到最后是通过execve拉起来的init进程。到这里内核就成功拉起了在最后,总结内核启动的简单流程图如下。
这里能看到最后是通过`execve`拉起来了系统第一个进程,`init`进程。总结内核启动的简单流程图如下。
![startkernel](.\images\startkernel.png)
## 3.4 Init进程启动
init进程是Android系统的第一个进程它在系统启动之后就被启动并且一直运行到系统关闭它是Android系统的核心进程隶属于系统进程具有最高的权限所有的其他进程都是它的子进程它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init`进程是`Android`系统的第一个进程,它在系统启动之后就被启动,并且一直运行到系统关闭,它是`Android`系统的核心进程,隶属于系统进程,具有最高的权限,所有的其他进程都是它的子进程,它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1、启动Android系统的基础服务init进程负责启动Android系统的基础服务如zygote、surfaceflinger、bootanim、power manager等
1、启动`Android`系统的基础服务:`init`进程负责启动`Android`系统的基础服务。
2、管理系统进程init进程管理系统进程比如启动和关闭系统进程
2、管理系统进程`init`进程管理系统进程,比如启动和关闭系统进程
3、加载设备驱动init进程会加载设备的驱动使设备可以正常使用
3、加载设备驱动`init`进程会加载设备的驱动,使设备可以正常使用
4、加载系统环境变量init进程会加载系统所需要的环境变量PATH、LD_LIBRARY_PATH等
4、加载系统环境变量`init`进程会加载系统所需要的环境变量,如`PATH、LD_LIBRARY_PATH`等。
5、加载系统配置文件init进程会加载系统所需要的配置文件以便系统正常运行
5、加载系统配置文件`init`进程会加载系统所需要的配置文件。
6、启动用户进程init进程会启动用户进程如桌面程序、默认浏览器等。
6、启动用户进程`init`进程会启动用户进程,如桌面程序、默认浏览器等。
init进程的入口是在Android源码的`system/core/init/main.cpp`。下面,看看入口函数main
`init`进程的入口是在`Android`源码的`system/core/init/main.cpp`。下面,看看入口函数的实现。
```cpp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364,7 +329,7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根据上一章的启动init的参数可以判断第一次启动时执行的是FirstStageMain函数继续看看这个函数的实现可以看到初始化了一些基础系统支持的目录以及使用mount进行挂载。
根据上一章的启动`init`的参数,可以判断第一次启动时,执行的是`FirstStageMain`函数,继续看看这个函数的实现,可以看到初始化了一些基础系统支持的目录,以及使用`mount`进行挂载。
```cpp
@ -396,7 +361,7 @@ int FirstStage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ECKCALL(mount("selinuxfs", "/sys/fs/selinux", "selinuxfs", 0, NULL));
CHECKCALL(mknod("/dev/kmsg", S_IFCHR | 0600, makedev(1, 11)));
...
// 这里可以看到重新访问了init进程并且参数设置为selinux_setup
// 重新调用拉起init进程并且参数设置为selinux_setup
const char* path = "/system/bin/init";
const char* args[] = {path, "selinux_setup", nullptr};
auto fd = open("/dev/kmsg", O_WRONLY | O_CLOEXEC);
@ -414,7 +379,7 @@ int FirstStage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在目录初始化完成后又拉起了一个init进程并且传了参数selinux_setup接下来直接看前面main入口函数中判断出现该参数时调用的SetupSelinux函数。
在目录初始化完成后,又拉起了一个`init`进程,并且传了参数`selinux_setup`,接下来,直接看前面`main`入口函数中判断出现该参数时调用的`SetupSelinux`函数。
```cpp
int SetupSelinux(char** argv) {
@ -468,7 +433,7 @@ int SetupSelinux(char** argv) {
}
```
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在完成selinux的加载处理后又拉起了一个init进程并且传参数second_stage。接下来看第三步SecondStageMain函数
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在完成`selinux`的加载处理后,又拉起了一个`init`进程,并且传参数`second_stage`。接下来,看第三步`SecondStageMain`函数
```cpp
@ -488,7 +453,7 @@ int SecondStage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接下来看看LoadBootScripts这个函数的处理
继续跟踪`LoadBootScripts`函数,了解是如何解析执行的`init.rc`文件。
```cpp
@ -532,7 +497,7 @@ bool Parser::ParseConfig(const std::string& path) {
}
```
如果是目录,则遍历所有文件再调用解析文件,下面直接看ParseConfigFile就好了
如果是目录,则遍历所有文件再调用解析文件,所以直接看`ParseConfigFile`就好了
```cpp
bool Parser::ParseConfigFile(const std::string& path) {
@ -542,7 +507,7 @@ bool Parser::ParseConfigFile(const std::string& path) {
}
```
最后看看ParseData是如何解析数据的
最后看看`ParseData`是如何解析数据的
```cpp
@ -588,7 +553,7 @@ void Parser::ParseData(const std::string& filename, std::string* data) {
}
```
简单解读一下这里的代码,首先这里看到从section_parsers_中找到指定的节点解析对象来执行ParseSection或者ParseLineSection进行解析.rc文件中的数据看下parse创建的函数CreateParser
简单解读一下这里的代码,首先这里看到从`section_parsers_`中取出对应的节点解析对象`section_parser`,通过`section_parser`执行`ParseSection`或者`ParseLineSection`函数解析`.rc`文件中的数据。所以需要了解`section_parsers_`中存储的是什么,查看函数`CreateParser`就明白了。所谓的节点解析对象,就是`ServiceParser、ActionParser、ImportParser`
```cpp
void Parser::AddSectionParser(const std::string& name, std::unique_ptr<SectionParser> parser) {
@ -608,15 +573,14 @@ Parser CreateParser(ActionManager& action_manager, ServiceList& service_list) {
}
```
如果了解过init.rc文件格式的看到这里就很眼熟了这就是.rc文件中配置时使用的节点名称了。他们的功能简单的描述如下。
如果了解过`init.rc`文件格式的,看到这里就很眼熟了,这就是`.rc`文件中配置时使用的节点名称了。他们的功能简单的描述如下。
1、service 定义一个服务
1. `service` 定义一个服务
2. `on` 触发某个`action`时,执行对应的指令
2、on 触发某个action时执行对应的指令
3. `import` 表示导入另外一个`rc`文件
3、import 表示导入另外一个rc文件
再解读上面的代码就是根据rc文件的配置不同来使用ServiceParser、ActionParser、ImportParser这三种节点解析对象的ParseSection或者ParseLineSection函数来处理。看看这三个对象的处理函数把。
再解读上面的代码就是,根据`rc`文件的配置不同,来使用`ServiceParser``ActionParser``ImportParser`这三种节点解析对象的`ParseSection`或者`ParseLineSection`函数来处理。继续看看这三个对象的解析函数实现。
```cpp
// service节点的解析处理
@ -705,15 +669,15 @@ Result<void> ImportParser::ParseSection(std::vector<std::string>&& args,
```
到这里大致的init进程的启动流程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明白init的原理后对于init.rc相信大家已经有了简单的印象接下来将详细展开讲解init.rc文件。
到这里大致的`init`进程的启动流程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明白`init`的原理后,对于`init.rc`相信大家已经有了简单的印象,接下来将详细展开讲解`init.rc`文件。
## 3.5 init.rc
init.rc是Android系统中的一个脚本文件并非配置文件是一种名为`Android Init Language`的脚本语言写成的文件当然也可以简单当作是配置文件理解主要用于启动和管理Android上的其他进程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工作。
`init.rc``Android`系统中的一个脚本文件并非配置文件,是一种名为`Android Init Language`的脚本语言写成的文件,当然也可以简单当作是配置文件理解,主要用于启动和管理`Android`上的其他进程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工作。
将init.rc看作是init进程功能的动态延申一些经常可能需要改动的初始化系统任务就放在配置文件中,然后读取配置解析后再进行初始化执行,如此可以提高一定的灵活性,相信很多开发人员在工作中都有做过类似的封装。而init.rc就是配置文件的入口在init.rc中再通过上一章所说的import节点来导入其他的配置文件所以这些文件都可以算是init.rc的一部分。在上一章通过了解Init进程的工作流程看到了解析init.rc文件的过程这将帮助更容易理解init.rc文件
`init.rc`看作是`init`进程功能的动态延申,一些可能需要改动的初始化系统任务就放在配置文件中,然后读取配置解析后再进行初始化执行,如此可以提高一定的灵活性,相信很多开发人员在工作中都有做过类似的封装。而`init.rc`就是配置文件的入口,在`init.rc`中通过`import`节点来导入其他的配置文件,所以这些文件都可以算是`init.rc`的一部分。在上一章,通过了解`init`进程的工作流程,明白了解析`init.rc`文件的过程
init.rc是由多个section节点组成的而节点的类型分别主要是service、on、import三种。而这三种在上一节的原理介绍有简单的介绍它们的作用分别是定义服务、事件触发、导入其他rc文件。下面来看init.rc文件中的几个例子查看文件`system/core/rootdir/init.rc`
`init.rc`是由多个`section`节点组成的,而节点的类型分别主要是`service、on、import`三种。上一节中,有简单的介绍,它们的作用分别是定义服务、事件触发、导入其他`rc`文件。下面,来看`init.rc`文件中的几个例子,查看文件`system/core/rootdir/init.rc`
```
// 导入另一个rc文件
@ -772,7 +736,7 @@ service console /system/bin/sh
setenv HOSTNAME console
```
看完各种节点的样例后大概了解init.rc中应该如何添加一个section了。import非常简单只需要指定一个rc文件的路径即可。on节点在源码中看到对应的处理是ActionParser这个节点就是当触发了一个Action的事件后就自上而下依次执行节点下的所有命令所以就得了解一下一共有哪些Action事件提供使用。详细介绍参考自`http://www.gaohaiyan.com/4047.html`
看完各种节点的样例后,大概了解`init.rc`中应该如何添加一个`section`了。`import`非常简单,只需要指定一个`rc`文件的路径即可。`on`节点在源码中,看到对应的处理是`ActionParser`,这个节点就是当触发了一个`Action`的事件后就自上而下,依次执行节点下的所有命令,所以,就得了解一下一共有哪些`Action`事件提供使用。详细介绍参考自`http://www.gaohaiyan.com/4047.html`
```
on boot #系统启动触发
@ -789,7 +753,7 @@ on service-exited-<name> #在指定service退出时触发
on <name>=<value> #当属性<name>等于<value>时触发
```
在触发Action事件后执行的命令一共有如下这些
在触发`Action`事件后可以执行的命令如下。
```
chdir <dirc> 更改工作目录为<dirc>
@ -817,7 +781,7 @@ trigger <event> 触发一个事件
write <path> <string> [<string>]* 打开一个文件,并写入字符串
```
而service节点主要是将可执行程序作为服务启动上面的例子看到节点下面有一系列的参数下面是这些参数的详细描述。
`service`节点主要是将可执行程序作为服务启动,上面的例子,看到节点下面有一系列的参数,下面是这些参数的详细描述。
```
class <name> 为该服务指定一个class名同一个class的所有服务必须同时启动或者停止。
@ -832,7 +796,7 @@ socket <name> <type> <perm> [ <user> [<group>]] 创建一个名为/dev/socket
user <username> 在启动服务前将用户组切换为<username>默认情况下用户都是root
```
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能够看懂init.rc中的大多数section的意义了。下面的例子将组合使用,定义一个自己的服务,并且启动它。
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能够看懂`init.rc`中的大多数`section`的含义了。下面的例子将组合使用,定义一个自己的服务,并且启动它。
```
service kservice /system/bin/app_process -Djava.class.path=/system/framework/ksvr.jar /system/bin cn.mik.ksvr.kSystemSvr svr
@ -847,11 +811,11 @@ on property:sys.boot_completed=1
start kservice
```
上面的案例中我定义了一个kservice的服务使用`/system/bin/app_process`作为进程启动并设置目标jar作为应用的classpath最后设置jar文件的入口类`cn.mik.ksvr.kSystemSvr`最后的svr是做为参数传递给kSystemSvr中的main函数。接下来是当属性sys.boot_completed变更为1时表示手机完成引导执行节点下的命令启动刚刚定义的服务。
上面的案例中,我定义了一个`kservice`的服务,使用`/system/bin/app_process`作为进程启动,并设置目标`jar`作为应用的`classpath`,最后设置`jar`文件的入口类`cn.mik.ksvr.kSystemSvr`,最后的`svr`是做为参数传递给`kSystemSvr`中的`main`函数。接下来是当属性`sys.boot_completed`变更为1时表示手机完成引导执行节点下的命令启动刚刚定义的服务。
## 3.6 Zygote启动
在前面init进程的最后知道了是解析处理init.rc文件在上一节学习了init.rc中的各节点的详细介绍这时已经可以继续阅读init.rc追踪后续的启动流程了。
了解`init.rc`定义的原理后,就可以继续阅读`init.rc`追踪后续的启动流程了。
```
# 导入含有zygote服务定义的rc文件这个会根据系统所支持的对应架构导入
@ -864,7 +828,7 @@ on late-init
trigger zygote-start
...
# 最后启动了zygote和zygote_secondary
# zygote-start事件触发时执行的节点。最后启动了zygote和zygote_secondary
on zygote-start && property:ro.crypto.state=unencrypted
wait_for_prop odsign.verification.done 1
# A/B update verifier that marks a successful boot.
@ -876,7 +840,7 @@ on zygote-start && property:ro.crypto.state=unencrypted
```
zygote服务定义的rc文件在路径`system/core/rootdir/`中。分别是init.zygote32.rc、init.zygote64.rc、init.zygote32_64.rc、init.zygote64_32.rc其中32_64表示32位是主模式而64_32的则表示64位是主模式。下面查看zygote64的是如何定义的。
`zygote`服务定义的`rc`文件在路径`system/core/rootdir/`中。分别是`init.zygote32.rc``init.zygote64.rc``init.zygote32_64.rc``init.zygote64_32.rc`,下面查看`zygote64`的是如何定义的。
```
// --zygote 传递给app_process程序的参数,表示这是启动一个孵化器。
@ -899,9 +863,11 @@ service zygote /system/bin/app_process64 -Xzygote /system/bin --zygote --start-s
critical window=${zygote.critical_window.minute:-off} target=zygote-fatal
```
前面定义和启动一个自己定义的java服务时也看到是通过app_process启动的。app_process是Android系统的主要进程它是其他所有应用程序的容器它负责创建新的进程并启动它们。此外它还管理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防止任何一个应用程序占用资源过多或者做出不良影响。app_process还负责在应用运行时为它们提供上下文以及管理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
从定义中可以看到`zygote`进程实际启动的就是`app_process`进程
接下来跟踪app_process的实现它的入口是在目录`frameworks/base/cmds/app_process/app_main.cpp`中。
`app_process``Android`系统的主要进程,它是其他所有应用程序的容器,它负责创建新的进程,并启动它们。此外,它还管理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防止任何一个应用程序占用资源过多,或者做出不良影响。`app_process`还负责在应用运行时为它们提供上下文,以及管理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
跟踪`app_process`的实现,它的入口是在目录`frameworks/base/cmds/app_process/app_main.cpp`中。
```c++
#if defined(__LP64__)
@ -962,13 +928,13 @@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
```
从代码中可以看到主要是对参数进行处理包装后,然后根据是否携带--zygote选择启动ZygoteInit或者是RuntimeInit。
从代码中可以看到主要是对参数进行处理包装后,然后根据是否携带`--zygote`选择启动`ZygoteInit`或者是`RuntimeInit`
ZygoteInit是Android应用程序运行期间的主要接口。ZygoteInit负责加载和初始化Android运行时环境例如应用程序运行器垃圾收集器等并且它启动Android系统中的所有核心服务。
`ZygoteInit`负责加载和初始化`Android`运行时环境,例如应用程序运行器,垃圾收集器等,并且它启动`Android`系统中的所有核心服务。
RuntimeInit负责将应用程序的执行环境与系统的运行环境进行联系然后将应用程序的主类加载到运行时最后将应用程序的控制权交给应用程序的主类。
`RuntimeInit`负责将应用程序的执行环境与系统的运行环境进行联系,然后将应用程序的主类加载到运行时,最后将应用程序的控制权交给应用程序的主类。
下面继续看看runtime.start的实现查看对应文件`frameworks/base/core/jni/AndroidRuntime.cpp`
下面继续看看`runtime.start`的实现,查看对应文件`frameworks/base/core/jni/AndroidRuntime.cpp`
```cpp
void AndroidRuntime::start(const char* className, const Vector<String8>& options, bool zygote)
@ -1025,7 +991,7 @@ void AndroidRuntime::start(const char* className, const Vector<String8>& options
}
```
看到这里通过JNI函数CallStaticVoidMethod调用了ZygoteInit的main入口函数现在就来到了java层中查看文件代码`frameworks/base/core/java/com/android/internal/os/ZygoteInit.java`
通过`JNI`函数`CallStaticVoidMethod`调用了`ZygoteInit``main`入口函数,现在就来到了`java`层中,查看文件代码`frameworks/base/core/java/com/android/internal/os/ZygoteInit.java`
```java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v) {
@ -1061,9 +1027,7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v) {
return;
}
}
Log.i(TAG, "Accepting command socket connections");
// socket服务端等待AMS的请求收到请求后就会由Zygote服务端来通过fork创建应用程序的进程
caller = zygoteServer.runSelectLoop(abiList);
} catch (Throwable ex) {
@ -1083,7 +1047,7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v) {
}
```
这里的重点是创建了一个zygoteServer然后根据参数决定是否forkSystemServer最后runSelectLoop等待AMS发送消息创建应用程序的进程。依次从代码观察他们的本质。首先是ZygoteServer的构造函数可以看到主要是创建Socket套接字。
这里的重点是创建了`zygoteServer`,然后根据参数决定是否`forkSystemServer`,最后`runSelectLoop`等待`AMS`发送消息创建应用程序的进程。依次从代码观察他们的本质。首先是`ZygoteServer`的构造函数,可以看到,主要是创建`Socket`套接字。
```java
ZygoteServer(boolean isPrimaryZygote) {
@ -1106,7 +1070,7 @@ ZygoteServer(boolean isPrimaryZygote) {
}
```
然后就是forkSystemServer的返回值到底是什么最后的run会调用到哪里呢
接着分析`forkSystemServer`,目的是了解返回值到底是什么,返回值的`r.run()`会调用到哪里。
```java
private static Runnable forkSystemServer(String abiList, String socketName,
@ -1225,7 +1189,7 @@ protected static Runnable findStaticMain(String className, String[] argv,
return new MethodAndArgsCaller(m, argv);
}
// forkSystemServer最终返回的就是这个类
// forkSystemServer最终返回的就是MethodAndArgsCaller对象
static class MethodAndArgsCaller implements Runnable {
/** method to call */
private final Method mMethod;
@ -1258,7 +1222,7 @@ static class MethodAndArgsCaller implements Runnable {
```
forkSystemServer函数走到最后是通过反射获取com.android.server.SystemServer的入口函数main并封装到MethodAndArgsCaller对象中返回。最后的返回结果调用run时就会执行到SystemServer中的main函数。继续看看main函数的实现查看文件`frameworks/base/services/java/com/android/server/SystemServer.java`
`forkSystemServer`函数走到最后是通过反射获取`com.android.server.SystemServer`的入口函数`main`,并封装到`MethodAndArgsCaller`对象中返回。最后的返回结果调用`run`时,就会执行到`SystemServer`中的`main`函数。继续看看`main`函数的实现,查看文件`frameworks/base/services/java/com/android/server/SystemServer.java`
```java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348,7 +1312,7 @@ public void systemReady(final Runnable goingCallback, @NonNull TimingsTraceAndSl
```
到这里大致的服务启动流程就清楚了最后成功抵达了Luncher的启动后面的章节会介绍到应该如何添加一个自定义的系统服务。重新回到流程中继续看看runSelectLoop函数是如何实现的
到这里大致的服务启动流程就清楚了,最后成功抵达了`Luncher`的启动,重新回到流程中,继续看看`runSelectLoop`函数是如何实现的
```java
Runnable runSelectLoop(String abiList) {
@ -1396,7 +1360,7 @@ Runnable runSelectLoop(String abiList) {
}
```
重点主要放在返回值的跟踪上直接看fillUsapPool函数做了些什么
重点主要放在返回值的跟踪上,直接看`fillUsapPool`函数做了些什么
```java
Runnable fillUsapPool(int[] sessionSocketRawFDs, boolean isPriorityRefill) {
@ -1470,7 +1434,7 @@ private static Runnable childMain(@Nullable ZygoteCommandBuffer argBuffer,
}
```
前面分析过了zygoteInit所以这里就不需要再继续进去看了看看孵化器进程是如何初始化应用程序环境的追踪specializeAppProcess函数。
前面分析过了`zygoteInit`函数,所以这里就不需要再继续进去看了,看看孵化器进程是如何初始化应用程序环境的,追踪`specializeAppProcess`函数。
```java
private static void specializeAppProcess(int uid, int gid, int[] gids, int runtimeFlags,
@ -1479,7 +1443,7 @@ private static void specializeAppProcess(int uid, int gid, int[] gids, int runti
String[] pkgDataInfoList, String[] allowlistedDataInfoList,
boolean bindMountAppDataDirs, boolean bindMountAppStorageDirs) {
// 可以看到准备的一大堆参数,继续传递到了native层进行初始化处理了。
// 参数传递到了native层进行初始化处理了。
nativeSpecializeAppProcess(uid, gid, gids, runtimeFlags, rlimits, mountExternal, seInfo,
niceName, startChildZygote, instructionSet, appDataDir, isTopApp,
pkgDataInfoList, allowlistedDataInfoList,
@ -1558,7 +1522,7 @@ static void SpecializeCommon(JNIEnv* env, uid_t uid, gid_t gid, jintArray gids,
}
```
可以在这里插入一个日志看看在android启动完成时孵化出了哪些进程。
可以在这里插入一个日志,看看在`android`启动完成时,孵化出了哪些进程。
```cpp
env->CallStaticVoidMethod(gZygoteClass, gCallPostForkChildHooks, runtime_flags,
@ -1585,7 +1549,7 @@ fastboot devices
fastboot flashall -w
```
使用android studio的logcat查看日志或者直接使用命令`adb logcat > tmp.log`将日志输出到文件中,再进行观察。
使用`android studio``logcat`查看日志,或者直接使用命令`adb logcat > tmp.log`将日志输出到文件中,再进行观察。
```
system_process W start CallStaticVoidMethod current process:(null)
@ -1637,15 +1601,15 @@ pid-3638 W start CallStaticVoidMethod current proce
```
从日志中可以看到system_process进程是孵化出来的一个进程然后还孵化了一堆系统相关的进程包括launcher桌面应用管理的系统应用。
从日志中可以看到`system_process`进程是孵化出来的第一个进程,接着孵化了一堆系统相关的进程,包括`launcher`桌面应用管理的系统应用。
根据前文看到的一系列的代码,能够在代码中看到以下几个结论
根据前文看到的一系列的源码,分析后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zygote进程启动是通过app_process执行程序启动的
1. 由init进程解析init.rc时启动的第一个zygote
1. 在第一个zygote进程中创建的ZygoteServer并开始监听消息。
1. zygote是在ZygoteServer这个服务中收到消息后再去fork出新进程的
1. 所有进程均来自于zygote进程的fork而来所以zygote是进程的始祖
1. `zygote`启动实际是启动`app_process`进程。
1. 由`init`进程解析`init.rc`时启动了第一个`zygote`进程。
1. 在第一个`zygote`进程中创建的`ZygoteServer`,并开始监听消息。
1. 其他`zygote`进程是在`ZygoteServer`这个服务中收到消息后,再去`fork`出的新进程。
1. 所有进程均来自于`zygote`进程的`fork`而来,所以`zygote`是进程的始祖
结合观测到的代码流程,再看下面的一个汇总图。不需要完全理解启动过程中的所有的处理,重点是在这里留下一个大致的印象以及简单的整理。
@ -1653,11 +1617,11 @@ pid-3638 W start CallStaticVoidMethod current proce
## 3.7 Android app应用启动
经过一系列的代码跟踪,学习了android是如何启动的系统服务是如何启动的进程是如何启动。接下来相信大家也好奇当点击打开一个应用后系统做了一系列的什么工作最终打开了这个app调用到`MainActivity``onCreate`的呢。
经过一系列的代码跟踪,学习了`android`是如何启动的,系统服务是如何启动的,进程是如何启动。相信大家也好奇,当点击打开一个应用后,系统做了一系列的什么工作,最终打开了这个`app`,调用到`MainActivity``onCreate`的呢。
当Android成功进入系统后在主界面中显示的桌面是一个叫做Launcher的系统应用它是用来显示系统中已经安装的应用程序并将这些信息的图标作为快捷方式显示在屏幕上当用户点击图标时Launcher就会启动对应的应用。在前文中从forkSystemServer的流程中最后能看到系统启动准备就绪后拉起了Launcher的应用。
`Android`成功进入系统后,在主界面中显示的桌面是一个叫做`Launcher`的系统应用,它是用来显示系统中已经安装的应用程序,并将这些信息的图标作为快捷方式显示在屏幕上,当用户点击图标时,`Launcher`就会启动对应的应用。在前文中,从`forkSystemServer`的流程中,最后能看到系统启动准备就绪后拉起了`Launcher`的应用。
那么Launcher是如何打开一个应用的呢其实Launcher本身就是作为第一个应用在系统启动后首先打开的,那么既然Launcher就是应用。那么在手机上看到各种应用的图标就是它读取到需要展示的数据然后布局展示出来的点击后打开应用就是给每个item设置的点击事件进行处理的。接着来看看这个Launcher应用的源码。
`Launcher`是如何打开一个应用的呢?其实`Launcher`本身就是作为第一个应用在系统启动后首先打开的,既然`Launcher`就是应用。那么在手机上看到各种应用的图标,就是它读取到需要展示的数据,然后布局展示出来的,点击后打开应用,就是给每个`item`设置的点击事件进行处理的。接着,来看看这个`Launcher`应用的源码。
查看代码`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app/LauncherActivity.java`
@ -1673,9 +1637,9 @@ public abstract class LauncherActivity extends ListActivity {
}
```
如果你是一名android开发人员相信你对`startActivity`这个函数非常熟悉了,但是`startActivity`是如何打开一个应用的呢,很多人不会深入了解,但是,有了前文中的一系列基础铺垫,这时你已经能尝试追踪调用链了。现在,继续深入挖掘`startActivity`的原理。
如果你是一名`android`开发人员,相信你对`startActivity`这个函数非常熟悉了,但是`startActivity`是如何打开一个应用的呢,很多人不会深入了解,有了前文中的一系列基础铺垫,这时你已经能尝试追踪调用链了。现在,继续深入挖掘`startActivity`的原理。
查看代码`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app/Activity.java`
查看代码`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app/Activity.java`
```java
public void startActivity(Intent intent, @Nullable Bundle options) {
@ -1691,7 +1655,7 @@ public void startActivity(Intent intent, @Nullable Bundle options) {
```
继续追踪startActivityForResult
继续追踪`startActivityForResult`的实现。
```java
@ -1703,6 +1667,7 @@ public void startActivityForResult(
intent.putExtra(Intent.EXTRA_REFERRER, referrer);
}
options = transferSpringboardActivityOptions(options);
// 运行Activity
Instrumentation.ActivityResult ar =
mInstrumentation.execStartActivity(
this, mMainThread.getApplicationThread(), mToken, who,
@ -1716,7 +1681,7 @@ public void startActivityForResult(
}
```
接下来的关键函数是execStartActivity继续深入
接下来的关键函数是`execStartActivity`,继续深入
```java
// 继续追踪execStartActivity
@ -1727,6 +1692,7 @@ public ActivityResult execStartActivity(
try {
intent.migrateExtraStreamToClipData(who);
intent.prepareToLeaveProcess(who);
// 启动Activity
int result = ActivityTaskManager.getService().startActivity(whoThread,
who.getOpPackageName(), who.getAttributionTag(), intent,
intent.resolveTypeIfNeeded(who.getContentResolver()), token,
@ -1741,7 +1707,7 @@ public ActivityResult execStartActivity(
```
接下来发现是ActivityTaskManager对应的service调用的startActivity
`ActivityTaskManager`下的`service`调用的`startActivity`
查看代码`frameworks/base/services/core/java/com/android/server/wm/ActivityTaskManagerService.java`
@ -1780,7 +1746,7 @@ private int startActivityAsUser(IApplicationThread caller, String callingPackage
```
最后,调用的是`execute`先看看obtainStarter返回的对象类型
先看看`obtainStarter`返回的对象类型
```java
ActivityStarter obtainStarter(Intent intent, String reason) {
@ -1788,9 +1754,7 @@ ActivityStarter obtainStarter(Intent intent, String reason) {
}
```
看到返回的是`ActivityStarter`类型,找到对应的`excute`的实现
TODO 下面的代码帮我补充下细节描述
看到返回的是`ActivityStarter`类型,接着找到对应的`excute`的实现
```java
// 处理 Activity 启动请求的接口
@ -1810,7 +1774,6 @@ private int executeRequest(Request request) {
...
}
private int startActivityUnchecked(final ActivityRecord r, ActivityRecord sourceRecord,
IVoiceInteractionSession voiceSession, IVoiceInteractor voiceInteractor,
int startFlags, boolean doResume, ActivityOptions options, Task inTask,
@ -1823,32 +1786,31 @@ private int startActivityUnchecked(final ActivityRecord r, ActivityRecord source
}
int startActivityInner(final ActivityRecord r, ActivityRecord sourceRecord,
IVoiceInteractionSession voiceSession, IVoiceInteractor voiceInteractor,
int startFlags, boolean doResume, ActivityOptions options, Task inTask,
boolean restrictedBgActivity, NeededUriGrants intentGrants) {
setInitialState(r, options, inTask, doResume, startFlags, sourceRecord, voiceSession,
voiceInteractor, restrictedBgActivity);
...
// 主要作用是判断当前 activity 是否可见以及是否需要为其新建 Task
// 判断是否需要为 Activity 创建新的 Task
mTargetRootTask.startActivityLocked(mStartActivity,
topRootTask != null ? topRootTask.getTopNonFinishingActivity() : null, newTask,
mKeepCurTransition, mOptions, sourceRecord);
// 如果需要恢复 Activity
if (mDoResume) {
final ActivityRecord topTaskActivity =
mStartActivity.getTask().topRunningActivityLocked();
// 判断当前 Activity 是否可见以及是否需要暂停后台 Activity
if (!mTargetRootTask.isTopActivityFocusable()
|| (topTaskActivity != null && topTaskActivity.isTaskOverlay()
&& mStartActivity != topTaskActivity)) {
...
} else {
// 如果当前 Activity 可见,则将其移动到前台
if (mTargetRootTask.isTopActivityFocusable()
&& !mRootWindowContainer.isTopDisplayFocusedRootTask(mTargetRootTask)) {
mTargetRootTask.moveToFront("startActivityInner");
}
// 恢复处于焦点状态的 Activity 的顶部 Activity
mRootWindowContainer.resumeFocusedTasksTopActivities(
mTargetRootTask, mStartActivity, mOptions, mTransientLaunch);
}
@ -1856,29 +1818,30 @@ int startActivityInner(final ActivityRecord r, ActivityRecord sourceRecord,
...
}
// 将所有聚焦的 Task 的所有 Activity 恢复运行,因为有些刚加入的 Activity 是处于暂停状态的
// 恢复处于焦点状态的 Activity 的顶部 Activity。
boolean resumeFocusedTasksTopActivities(
Task targetRootTask, ActivityRecord target, ActivityOptions targetOptions,
boolean deferPause) {
...
// 遍历所有显示器
for (int displayNdx = getChildCount() - 1; displayNdx >= 0; --displayNdx) {
final DisplayContent display = getChildAt(displayNdx);
...
// 获取当前焦点所在的任务根节点
final Task focusedRoot = display.getFocusedRootTask();
// 如果有任务根节点,则恢复任务根节点中顶部的 Activity
if (focusedRoot != null) {
result |= focusedRoot.resumeTopActivityUncheckedLocked(target, targetOptions);
} else if (targetRootTask == null) {
// 如果没有焦点任务根节点,并且目标任务根节点为空,则恢复 Home Activity
result |= resumeHomeActivity(null /* prev */, "no-focusable-task",
display.getDefaultTaskDisplayArea());
}
}
return result;
}
// 恢复位于任务根节点顶部的 Activity
boolean resumeTopActivityUncheckedLocked(ActivityRecord prev, ActivityOptions options,
boolean deferPause) {
...
@ -1886,7 +1849,7 @@ boolean resumeTopActivityUncheckedLocked(ActivityRecord prev, ActivityOptions op
...
}
// 恢复位于任务根节点顶部的 Activity。
private boolean resumeTopActivityInnerLocked(ActivityRecord prev, ActivityOptions options,
boolean deferPause) {
...
@ -1899,16 +1862,16 @@ private boolean resumeTopActivityInnerLocked(ActivityRecord prev, ActivityOption
```
接下来startProcessAsync判断目标Activity的应用是否在运行在运行的则直接启动否则启动新进程
`startSpecificActivity`将启动指定的`Activity`
```java
void startSpecificActivity(ActivityRecord r, boolean andResume, boolean checkConfig) {
// Is this activity's application already running?
// 是否已经有进程在运行这个应用程序?
final WindowProcessController wpc =
mService.getProcessController(r.processName, r.info.applicationInfo.uid);
boolean knownToBeDead = false;
// 在运行中的直接启动
// 如果应用程序正在运行,则直接启动 Activity
if (wpc != null && wpc.hasThread()) {
try {
realStartActivityLocked(r, wpc, andResume, checkConfig);
@ -1922,9 +1885,9 @@ void startSpecificActivity(ActivityRecord r, boolean andResume, boolean checkCon
// restart the application.
knownToBeDead = true;
}
// 通知 Keyguard 正在启动一个不确定的 Activity仅在 Keyguard 转换期间使用)
r.notifyUnknownVisibilityLaunchedForKeyguardTransition();
// 不在运行中则启动新进程
// 如果应用程序未运行,则异步启动新进程
final boolean isTop = andResume && r.isTopRunningActivity();
mService.startProcessAsync(r, knownToBeDead, isTop, isTop ? "top-activity" : "activity");
}
@ -1952,11 +1915,11 @@ void startProcessAsync(ActivityRecord activity, boolean knownToBeDead, boolean i
}
```
上面开启新进程的代码是异步发送消息给了ActivityManagerService。找到AMS中对应的startProcess
上面开启新进程的代码是异步发送消息给了`ActivityManagerService`。找到`AMS`中对应的`startProcess`。
```java
@Override
public void startProcess(String processName, ApplicationInfo info, boolean knownToBeDead,
public void startProcess(String processName, ApplicationInfo info, boolean knownToBeDead,
boolean isTop, String hostingType, ComponentName hostingName) {
try {
if (Trace.isTagEnabled(Trace.TRACE_TAG_ACTIVITY_MANAGER)) {
@ -1975,7 +1938,7 @@ void startProcessAsync(ActivityRecord activity, boolean knownToBeDead, boolean i
} finally {
Trace.traceEnd(Trace.TRACE_TAG_ACTIVITY_MANAGER);
}
}
}
// 继续追踪startProcessLocked
final ProcessRecord startProcessLocked(String processName,
@ -1986,7 +1949,7 @@ final ProcessRecord startProcessLocked(String processName,
hostingRecord, zygotePolicyFlags, allowWhileBooting, isolated, 0 /* isolatedUid */,
null /* ABI override */, null /* entryPoint */,
null /* entryPointArgs */, null /* crashHandler */);
}
}
// 在这里初始化了一堆进程信息,然后调用了另一个重载
// 并且注意entryPoint赋值android.app.ActivityThread
@ -2000,7 +1963,7 @@ boolean startProcessLocked(ProcessRecord app, HostingRecord hostingRecord,
return startProcessLocked(hostingRecord, entryPoint, app, uid, gids,
runtimeFlags, zygotePolicyFlags, mountExternal, seInfo, requiredAbi,
instructionSet, invokeWith, startTime);
}
}
//
boolean startProcessLocked(HostingRecord hostingRecord, String entryPoint, ProcessRecord app,
@ -2017,7 +1980,7 @@ boolean startProcessLocked(HostingRecord hostingRecord, String entryPoint, Proce
...
return app.getPid() > 0;
}
}
// 继续查看startProcess
private Process.ProcessStartResult startProcess(HostingRecord hostingRecord, String entryPoint,
@ -2067,19 +2030,19 @@ private Process.ProcessStartResult startProcess(HostingRecord hostingRecord, Str
}
...
return startResult;
}
}
```
这里,看到了`zygote`有三种类型,根据启动的应用信息使用不同类型的`zygote`来启动。
1. regularZygote 常规进程zygote32/zygote64 进程,是所有 Android Java 应用的父进程
1. `regularZygote`常规进程,`zygote32/zygote64`进程,是所有`Android Java`应用的父进程
2. appZygote 应用进程,比常规进程多一些限制。
2. `appZygote`应用进程,比常规进程多一些限制。
3. webviewZygote 辅助zygote进程渲染不可信的web内容,最严格的安全限制
3. `webviewZygote`辅助`zygote`进程,渲染不可信的`web`内容,最严格的安全限制
三种zygote类型的启动流程差不多的看常规进程启动即可。首先看getProcess返回的是什么类型
三种`zygote`类型的启动流程差不多的,看常规进程启动即可。首先看`getProcess`返回的是什么类型
```java
public ChildZygoteProcess getProcess() {
@ -2110,7 +2073,7 @@ public class ChildZygoteProcess extends ZygoteProcess {
```
继续找到父类ZygoteProcess的start函数参数太长这里省略掉参数的描述
继续找到父类`ZygoteProcess``start`函数,参数太长,这里省略掉参数的描述
```java
public final Process.ProcessStartResult start(...) {
@ -2201,9 +2164,9 @@ private Process.ProcessStartResult attemptZygoteSendArgsAndGetResult(
}
```
到这里,回首看看前文中介绍`ZygoteServer`启动进程的流程,当时看到执行到最后是`findStaticMain`函数是获取一个类名下的main函数并返回后进行调用。现在启动进程时`startProcessLocked`函数中能看到类名赋值是`android.app.ActivityThread`,所以这里和`ZygoteServer`进行通信创建线程,最后调用的函数就是`android.app.ActivityThread`中的`main`函数。这样一来,启动流程就衔接上了
到这里,回首看看前文中介绍`ZygoteServer`启动进程的流程,当时看到执行到最后是`findStaticMain`函数,是获取一个类名下的`main`函数,并返回后进行调用。现在启动进程时,在`startProcessLocked`函数中能看到类名赋值是`android.app.ActivityThread`,所以这里和`ZygoteServer`进行通信创建线程,最后调用的函数就是`android.app.ActivityThread`中的`main`函数。这样一来,启动流程就进入的应用的主线程
`ActivityThread`是Android应用程序运行的UI主线程负责处理应用程序的所有生命周期事件接收系统消息并处理它们main函数就是安卓应用的入口函数。`prepareMainLooper`函数将实例化一个`Looper`对象,然后由`Looper`对象创建一个消息队列,当`loop`函数调用时UI线程就会进入消息循环不断从消息队列获取到消息去进行相应的处理。
`ActivityThread``Android`应用程序运行的`UI`主线程,负责处理应用程序的所有生命周期事件,接收系统消息并处理它们,`main`函数就是安卓应用的入口函数。`prepareMainLooper`函数将实例化一个`Looper`对象,然后由`Looper`对象创建一个消息队列,当`loop`函数调用时,`UI`线程就会进入消息循环,不断从消息队列获取到消息去进行相应的处理。
```java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